服务指南

  根据产品、企业、活动/会议及区域(城镇、园区等)的碳排放特点,为其制定节能减排/碳中和方案;建立低碳管理相关管理体系;打造集碳排放监测、分析与管理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化系统。使其有效降低碳排放甚至实现碳中和,降低碳排放成本。协助企业、产品及活动等取得“碳中和”证书,低碳区域申请国家/地方低碳试点。

背景概述

  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,世界近126个国家已承诺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。

  中国在2020年提出“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”。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,中国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、法规、政策、标准与行动,构建起碳达峰、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。

  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号召下,“绿色双碳”已成为社会新风尚,实现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已成为各行业的热门话题与必达使命。企业、产品、活动/会议及各区域实现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的意义如下:

  • 降低重点单位排放履约成本

  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重点排放单位需核算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,并履约清缴等额的配额,配额不足则需购买配额或CCER(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)。企业实施低碳/碳中和方案,减少碳排放,可降低履约成本,甚至通过盈余碳配额盈利。

  • 降低出口成本

  2022年3月15日,欧盟理事会通过《碳边境调节机制》(CBAM)。根据提案内容,欧盟计划从2023年起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,并于2026年起正式对欧盟进口的水泥、电力、化肥、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碳关税。相关企业应提前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方案,降低出口成本。

  • 政策红利

  2020年我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,各省市为了有效推动双碳工作进展,围绕碳减排的奖励、补贴出台了若干政策。企业/产品/活动/会议/区域可借助政策红利,加速绿色低碳转型,应对经济、社会形势变化。

  根据产品、企业、活动/会议及区域(城镇、园区等)的碳排放特点,为其制定节能减排/碳中和方案;建立低碳管理相关管理体系;打造集碳排放监测、分析与管理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化系统。使其有效降低碳排放甚至实现碳中和,降低碳排放成本。协助企业、产品及活动等取得“碳中和”证书,低碳区域申请国家/地方低碳试点。

背景概述

  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,世界近126个国家已承诺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。

  中国在2020年提出“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”。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,中国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、法规、政策、标准与行动,构建起碳达峰、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。

  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号召下,“绿色双碳”已成为社会新风尚,实现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已成为各行业的热门话题与必达使命。企业、产品、活动/会议及各区域实现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的意义如下:

  • 降低重点单位排放履约成本

  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重点排放单位需核算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,并履约清缴等额的配额,配额不足则需购买配额或CCER(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)。企业实施低碳/碳中和方案,减少碳排放,可降低履约成本,甚至通过盈余碳配额盈利。

  • 降低出口成本

  2022年3月15日,欧盟理事会通过《碳边境调节机制》(CBAM)。根据提案内容,欧盟计划从2023年起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,并于2026年起正式对欧盟进口的水泥、电力、化肥、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碳关税。相关企业应提前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方案,降低出口成本。

  • 政策红利

  2020年我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,各省市为了有效推动双碳工作进展,围绕碳减排的奖励、补贴出台了若干政策。企业/产品/活动/会议/区域可借助政策红利,加速绿色低碳转型,应对经济、社会形势变化。

立即分享给好友吧

点击屏幕右上角将本页面分享给好友